来源:http://news.163.com/15/1103/18/B7H244GB00014Q4P.html
热词一:全面小康
公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解读:全会公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意,是“建成”,这是一个着眼于整个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相对应的,必须完成的目标。
5月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2015金融领袖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表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难题,第一大难题是贫富的分化,第二大难题,是环境的恶化。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历史方位。
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毫无疑问,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热词二:创新发展
公告: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解读:这是把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习近平在访英前夕再次强调,“中国正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
自 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公开表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着“动能”转换的问题,创新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围绕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全会公报说,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这是把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预测,“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谈到发展分享经济,徐洪才认为,从国内层面来看,这意味着中国将更重视推进PPP模式、混合所有制落地。从国际层面来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发展重点。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业内人士分析,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这些项目或将陆续落地实施。
热词三:两孩政策
公告: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读:人口政策调整成为了本次五中全会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由此出现了人口结构矛盾凸显,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坦言,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重。
2013年底国家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基本符合预期。单独二孩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一直是民众关注的重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无疑对提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实现平衡合理的人口和家庭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这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当前来看,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生活、生育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尤其从长远考虑,全面放开二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处大于坏处。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同样重要。李斌透露,下一步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要便民、利民,做好服务工作,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
热词四:美丽中国
公告: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解读:环保面临的外部形势较为特殊,一是时间紧迫,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一个“十三五”的时间;二是环境质量可能是全面小康指标中最难实现的指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等问题。特别是,近些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环境状况非常复杂。
一位地方政府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坦言,相比其他“十三五”目标,环保面临的外部形势较为特殊,一是时间紧迫,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一个“十三五”的时间;二是环境质量可能是全面小康指标中最难实现的指标。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十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紧随其后,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到,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经几年治理,效果初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 38个大中城市开展的绿色发展满意度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绿色满意度连续两年提升,其中28个城市居民认为当地空气质量今年比去年改善。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把“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战略中,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
2015年初,“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值得注意的是,立法目的的表述由“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五年规划。谈及中国在“美丽中国”上做出的努力,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曾感慨,“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