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出版社高质量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近日在邢台学院面世。这部由邢台学院窦孟朔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研究团队撰写的70多万字的民生理论专著,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王怀超作序,被专家评审认定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
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民生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该部理论学术专著,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探究民生思想渊源、检视我国民生建设经验教训及国外社会福利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阶段性逻辑性发展,进而研究和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基本体系,据此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基本指向与路径,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
该部专著,总体架构设计为:前面为导论,中间分为四篇(共二十九章),后面为结语。按照理论发展的一般逻辑,以“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为主题,以民生幸福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为主线,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尝试回答特色民生理论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相关基本概念“是什么”;二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是“从哪里来的”;三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是“怎么来的”;四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是“怎样的科学体系”;五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的“现实要求是什么”,即新时代特色民生建设“怎么办”;六是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的“有怎样的时代价值”。
我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研究始于党的十七大。起初是以窦孟朔教授为组长、苏献启教授和陈聚芳、范拥军老师为成员的四人研究小组,后来扩大到以邢台学院教师为主体的十五人研究团队。该研究团队一方面深入实际调研学习,一方面紧跟十八大以来的民生实践和民生思想的新发展,既密切协作、合力攻关,又寻踪探源、细研求真,多方论证,勇于创新,连续完成了四个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在《河北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同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通过专家匿名通讯评审,直到2012年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该项目于2017年10月通过专家结项评审和国家社科规划办审核之后,课题组依据十九大精神和民生新发展,结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稿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今天呈献给读者的研究成果,可谓“十年磨一剑”!相关评审专家认为,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对研究党的民生理论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地位。
这一重大问题研究,得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省市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和社科联(社科院)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分别在邢台学院建立了“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和“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邢台学院研究基地”;王怀超、肖贵清、韩振锋、许耀桐、崔继新、秦刚、吴忠民、张继良、张骥、陈春生等专家学者给予不同形式的指导;参与该项目鉴定的国家评审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从而推动这项研究不断提高和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这一学术专著的正式出版,是我院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邢台学院民生理论研究走在了该领域的前面,将对我院的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积极引导和重大推动作用。
![](http://msyj.xttc.edu.cn/atm/4//20190301112006451.png)